孔小虎先生。
我在小说中没有提到孔先生,只是借用石磊去简单叙述了一下唐人街的来龙去脉。
我和孔小虎相识很早。
1994年春天我老婆带孩子来彼得堡探亲,她随身带了两大包旅游鞋和运动服。
为了找地方把这些货卖掉,我在领事馆结识了同样是来自沈阳的留学生小杨。
小杨把我带到了米乐市场。
之后就有了我和家人在米乐市场打拼的故事。
我当时在越南街卖货,孔小虎三兄弟在二十八号楼卖皮货,即皮夹克和裘皮大衣。
有一年,孔小虎从莫斯科拉来一个货柜的旅游鞋,往各个市场放货。当时他主动找到了我。我和他也就认识了。
再后来,从莫斯科上货回来,我和他坐了同一趟回彼得堡的火车。
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在集装箱市场上货,恰好遇到了孔小虎。
他当时正在阿斯泰区考察,有意收购这些箱子。
唐人街的创意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孔小虎个子不高,胖墩墩的。
在三兄弟中他排行老大。
哥仨岁数不大,但都很强悍,有着河南人固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大哥孔小虎才智过人,胆大心细,最终事业有成。
《俄罗斯龙报》是一家华文报纸,首席记者王菁野曾独家采访过孔小虎。
我在这里撷取几段原文供大家参考。
“在莫斯科,集装箱市场是华商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这个俄罗斯乃至东欧最大的贸易市场上,上万名中国商人在这里兢兢业业地打理着他们的生意。如果一个不熟悉市场布局的人闯进来,一定会在这个方圆十几里、近10万个摊位的“大迷宫”里转向。然而,若想找到新Act唐人街市场中方总经理孔小虎的办公室,每一个被问到的中国人都会给你既热情又准确的指点。的确,在集装箱市场,有几个中国人不知道孔小虎呢?”
他是企业家,但又不甘心做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企业家。
他不唯利是图,而是将人生的价值作为更高层次的追求。
1991年,孔小虎作为圣彼得堡大学的交流学者,从河南郑州启程,踏上了他向往已久的俄罗斯的土地,他同时带到圣彼得堡这座陌生城市来的,有8件毛衣、10条小孩棉裤、1小箱胸花和沉甸甸的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也许孔小虎天生便有经商的天赋,一年后,他和同来的两个朋友一起在圣彼得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给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代理。这是一次不走运的尝试,他们遭遇到了1992年年底、1993年年初的俄罗斯金融动荡,所有的积蓄都赔了进去。交了一大笔“学费”之后,孔小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走进市场,才有出路。”
这篇采访长达约一万字,内容很详实,发表在《中亚东欧市场研究》2001年第7期,此处不再赘述。
中国人把集装箱市场做大就是金融危机之后。
带头人之一就是孔小虎先生。
所以,闯荡俄罗斯的下半场应该由亲历过唐人街起起落落的朋友来写。
上面谈了我在俄罗斯的经历和人物故事。
最后来吐槽一下写作过程的艰辛。
本书于2022年12月1日上架番茄小说。
小说过了十万字,番茄开始推荐,但一直不温不火,这让我感到有些失望和沮丧。
更新到5月25日后,我开了一个新账号,去写热门题材。
没想到,到了十万字推荐后非常劲爆。
在平台推荐后不到一周便冲进了番茄都市日常版块排行榜的第二十五名。最高一天阅读人数达到了恐怖的十万加,一天的收益来到了三百元,收入翻了十几倍。番茄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