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官僚腐败,侵蚀根基(2 / 26)

密召集至咸阳宫的密室。烛光摇曳下,我严肃地看着他们,说道:“诸位,大秦如今面临着官僚腐败的严峻问题,这关乎我大秦的生死存亡。朕命你们组建密查小组,暗中调查各级官员的腐败行为。此次任务艰巨而危险,你们务必严守机密,不可泄露半点风声。一旦发现确凿证据,不论涉及何人,都要如实上报,朕定当严惩不贷。”

王贲率先跪地,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将这些腐败官员查个水落石出。”蒙毅和其他成员也纷纷跪地,立下誓言。

密查小组组建完成后,迅速展开行动。他们乔装打扮,分散至大秦各地。王贲带领一队人前往关中地区,这里是大秦的政治经济中心,官员众多,腐败问题可能更为严重。蒙毅则率领另一队人奔赴北方边境,重点调查军需物资采买和边防官员的腐败情况。其他成员也各自前往不同郡县,一场针对官僚腐败的秘密调查行动,在大秦的土地上悄然拉开帷幕。

继续阅读

王贲一行人抵达关中后,立刻深入民间,展开细致的调查。他们扮成普通百姓、行商过客,穿梭于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倾听百姓的怨言,收集有关官员腐败的线索。

没过多久,他们便发现了诸多问题。在长安附近的一个县城,负责征收赋税的官员与当地富商勾结,私自提高税率,对百姓横征暴敛。百姓们敢怒不敢言,稍有反抗,便会遭到官府的打压。王贲等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几位曾被苛税逼迫得家破人亡的百姓,详细记录下他们的遭遇,并设法获取了官员与富商勾结的账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他们瓜分不义之财的明细。

在另一个地方,王贲得知负责水利工程的官员贪污工程款,导致工程质量严重受损。原本用于加固堤坝的石料被换成了劣质材料,河道疏浚也敷衍了事。去年汛期,当地遭遇洪水,因堤坝不牢,洪水泛滥成灾,百姓的房屋被冲毁,农田被淹没。王贲亲自前往受灾地区查看,看到百姓们流离失所的惨状,心中愤怒不已。他找到参与工程建设的工匠,获取了官员贪污导致工程偷工减料的证据。

随着调查的深入,王贲发现关中地区的腐败现象如同一张大网,错综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和各级官员。从基层的小吏到郡县的长官,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腐败行为。这些官员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秩序,损害了百姓的利益。王贲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将收集到的证据整理成册,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咸阳,呈给我御览。

与此同时,蒙毅带领的密查小组在北方边境也有了惊人的发现。

他们抵达边境军营后,首先对军需物资进行了暗中检查。在一个隐蔽的仓库里,他们发现了大量劣质兵器。刀剑的刃口参差不齐,稍微用力便会折断;弓弩的弦也十分脆弱,根本无法正常使用。蒙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顺着线索追查,发现这些劣质兵器均来自一家与军需官员勾结的兵器作坊。

为了获取更多证据,蒙毅设法接近了这家兵器作坊的老板。通过巧妙的周旋和威逼利诱,老板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军需官员为了谋取暴利,与他达成协议,以极低的价格采购这些劣质兵器,而他则向军需官员行贿大量钱财。同时,蒙毅还得知,在粮草供应方面,同样存在严重问题。负责粮草采购的官员将优质粮草高价倒卖,然后用低价收购的霉变粮草充数,导致许多士兵因食用变质粮草而生病。

蒙毅继续深入调查,发现边境的一些将领也参与其中。他们不仅对军需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利用职权为这些不法行为提供庇护。甚至有将领克扣士兵的军饷,中饱私囊,使得士兵们生活困苦,士气低落。

面对如此严重的黑幕,蒙毅深感痛心和愤怒。他深知,若不及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