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2 / 3)

,用的力气上浑身都跟着一颤。

“这么简单就能找到弱关联,为什么我就没有找到呢!”

“真是怪了……”

陈帅的心情很是糟糕,因为他感觉自己就像是笨学生。

面对一道数学题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出来,有学习好的帮忙讲一下,顿时明白过来。

这么简单?

为什么就是想不到?

他眼中满是颓丧和悲哀,就带着这种情绪走进了大办公室。

办公室里就只剩下朱炳坤了。

朱炳坤看到陈帅这副表情,顿时疑惑问道,“老陈,你不是帮张明浩看数据去了吗?”

“怎么这副表情……”

“唉~~~”

陈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别提了。”

朱炳坤好奇道,“是他找的六组关联都有问题?”

“唉~~~”

“你叹气是什么意思?还是说有正确的?那很可以啊!”

“唉~~~”

陈帅连叹三口气,开口道,“你也别猜了,跟你说吧,六组关联都没问题。”

“反正我没找到问题,都是弱关联,和我的磁性关联类似。”

朱炳坤半张着嘴愣了好半天,顿时明白为什么陈帅会是这副样子了。

这是被打击了啊!

他旋即反应过来,认真道,“六组都是弱关联?那赶紧准备实验啊,还等什么!”

他没心情去安慰陈帅,赶紧去了实验室找薛坤。

……

实验室二楼会议室。

朱炳坤召集项目组所有的研究员开会,会议核心就是以张明浩所发现的六种关联,讨论新一次的实验方案设计。

张明浩站在前面的讲台上,把六种关联一一列在黑板上。

他对每一种关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还说明了数据表现出来的倾向性。

比如,碲化铋衬底单晶通路比第二次实验设计的窄一些,有助于Stanene的生长。

比如,衬底温度应控制在到二十摄氏度以下,也包括生长环境温度,必须控制在严格范围内。

这并不是《正确感知》或《关联感知》的结论,而是数据分析所发现的结构。

张明浩发现用两种系统带来的特异能力,并不能得到每一种关联的‘最佳数值’。

但想想也正常,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底层的理论分析。

最佳数值,需要足够多的理论基础去计算,实验得出的都是存在偏差的数据。

从系统反馈的逻辑来讲,也就是问题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理论研究,才能够得到准确结论。

现在需要的是实验,有了新的数据才能进行分析。

在实验设计工作上,张明浩就无法给出意见了,在座的每一个研究员都比他更有经验。

实验设计,还是朱炳坤来主导,他以张明浩的意见为基础,再和大家一起讨论。

针对每一项关联以及数据表现的倾向性,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一个以经验来判断的衬底特性修正方案。

会议进行了两个小时,研究员们一起敲定了最终的实验设计方案。

下一步就是薛坤的工作。

实验上,最重要的就是制造符合预期的碲化铋衬底,而薛坤最擅长的是待在实验室,进行各种一线的实验操作。

实验说起来很庞大,实际上,所制造出来的碲化铋衬底,就只是一个烟灰缸大小的圆盘。

圆盘上有各种设备留下的精微空隙。

这些精细控制的操作,就都是薛坤的工作了,他身后的玻璃窗隔层外,朱炳坤、陈帅浩以及副研究员周建勇一起看着。

按照全新的设计方案,利用标准模具制造全新碲化铋衬底,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