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方丘治好疟疾!(2 / 3)

医品宗师 步行天下 3932 字 11天前

的就坐满了人,甚至连楼道里,都有人开始站着等了。

当然。

方丘看病的速度也非常快。

正常的小病小痛看得特别快,稍微难一些的疑难杂症患者,则需要花上二、三分钟的时间。

这不?

小护士才刚收完病人的病例本,方丘就已经看到了第十位病人。

在小护士的招呼下,病人走进诊疗室。

“请坐。”

方丘看了一眼病人,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看上去精神状态有些不太好。

“你好,方神医。”

小伙子给方丘问好。

“叫我小方,或者小方医生就行。”

方丘苦笑,这一天下来,进来十个人,十个人都叫他神医,这还真是让他感觉到很不习惯。

“你的身体有什么问题?”

方丘问道。

“疟疾!”

小伙子直接张口。

“哦?”

方丘一凝。

他完全没想到,回国坐诊,竟然还能接到一个疟疾病人。

“我之前去了非洲一趟,回来就总感觉身体不舒服,然后去检查了一下,已经确诊是疟疾了。”

小伙子说道。

“恩,我看看。”

方丘了然的点点头,开始给对方检查。

说到疟疾。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非洲。

但其实不然。

在中医里,疟是很早就有的了。

我国中医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疟”字的记载。

传染病。

在古代的医书典籍中,记载得最详细的,就是疟疾!

疟疾的概念。

在《内经》中就已经很明确了,其中记载到:疟疾是指由感受疟邪引起的,以恶寒壮热,发育定时,是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在疟疾这个病上。

中西医学对疟疾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西医学中的疟疾,也跟中医中的疟疾处于同一范畴!

在中医里。

引起疟疾病的原因,是因为感受到了疟邪,在古医术《内经》里,疟邪被称之为疟气。

而中医里面,所说的疟邪,一共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点:疟气是住在营气,而这里的营气所代表的就是指人体中饮食水谷化生的精气,疟气住在营气,从而隐藏在身体中,但却不触及内脏和皮肤。

比如,《素问·疟疾论》中就说道:疟疾“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这是营气所舍弃的。”

在《医门法律·疟疾论》中也有记载道:“外邪得以人而疟之,每伏藏于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邪能因人而疟疾的,每在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那么冷,出,与阳争就热。

第二点: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

也就是说,疟气会随着经络而内心搏五脏,横向联系到隔膜或肠胃之外的脂膜上。

第三点:盛虚更替。

第四点: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

意思是,与卫气相句机在一起,就会引起发病,与卫气相分离则病就没了。

这里的卫气。

在中医里,是指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邢的作用。

其中。

因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者瘴气,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片区,所致的疾病也比较严重,易于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

检查一圈下来。

方丘果然发现,这个青年喜欢打呵欠,看上去很乏力,毛孔栗起,面赤唇红,烦渴引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