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宝抱立哥儿回家,立哥儿安静地趴在她肩膀上。
赵东阳走在后面,气喘吁吁,大胖脸热得红红火火。
王玉娥伸手去接立哥儿,笑问:“外面好玩吗?”
巧宝眼睛亮晶晶,明显意犹未尽,说:“好玩,好看,有很多水路和石桥,有好大好大的榕树,还有好吃的。”
“小胖子玩累了,睡着了。”
她给立哥儿取外号,叫小胖子。立哥儿的胖瘦观念不强,还不会反驳。
王玉娥抱着立哥儿,轻轻摇晃,笑道:“玩得高兴就好,免得哭闹。”
巧宝轻松地说:“他乐不思蜀。我去给姐姐写信,免得她担心。”
她精力旺盛,忙完这个,又去忙那个。
与之相反,赵东阳一回来,就在摇椅上半坐半躺,懒得动弹。
王玉娥看他,感到好笑,调侃道:“人家干苦力活的人,都没你累!”
一边说,她一边弯下腰,把睡着的立哥儿递到赵东阳怀里,让他照看孩子。
赵东阳搂着立哥儿,在摇椅上摇啊摇,丝毫没抱怨。
王玉娥怕孩子着凉,又拿小被子过来,让他盖着。
庭院里有一棵据说年纪达到几百年的大榕树,众多气根从树上垂下来,如同老人的长胡须。
猫猫调皮,用爪子去拍气根玩,乐此不疲。
唐母总是在找猫,围着大榕树转圈圈。
王玉娥叹气,愁眉不展,说:“亲家母的病,看起来更严重了。”
赵东阳反而随意自在,接话:“等将来,咱们变得更老,估计也这样,都会老糊涂。”
王玉娥嫌他乌鸦嘴,伸手在他身上打一下,打得不轻不重,还特意避开立哥儿,嗔道:“我随我娘,绝不会糊涂,你才是个老糊涂!”
赵东阳体胖心宽,当她在挠痒痒,丝毫没发火,反而怡然自得,低头观察立哥儿的眉毛、鼻子、嘴巴、耳朵,笑眯眯,看不腻,从中寻找乖宝小时候的影子。
王玉娥也没闲着,担心唐母转圈圈累,于是走过去,扶她回屋去,又吩咐赵大贵和赵大旺把猫猫抓回来。
“喵喵喵——”
猫猫的反抗声,使庭院变得热闹。
— —
赵宣宣在书房里,帮唐风年查衙门的历年账本,算盘珠子响个不停,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
终于累了,她抬起双臂,伸个懒腰。
恰好巧宝坐在她对面写信,她伸长脖子,瞅一瞅。即使倒着看,也轻易认出“姐姐”二字。
赵宣宣微笑道:“你明天别光顾着玩,尽量多买些土特产,随信一起寄给乖宝和亲戚,礼轻情意重。”
巧宝歪一下脑袋,想一想,问:“娘亲,买什么才算稀奇东西?”
赵宣宣莞尔道:“不需要稀奇,这里靠海,买海货,送到老家时,就算拿得出手的礼物了。比如干大虾、紫菜、海带、干墨鱼、干贝……”
“另外,还有这边的茶叶,也与老家茶叶不同。”
“听霍夫人说,还有珍珠、贝壳、海螺……”
巧宝点头答应,并且记到纸上,写成长长一串清单。
赵宣宣又提前给她准备一袋碎银子和一袋铜板,十分信任小闺女,任由她去花钱。
赵宣宣自个儿反而没空去街上逛,因为她除了要替唐风年查账本,还要挑选十几个本地女帮工来家里干洗衣做饭的活儿。另外,还要跟一些官夫人礼尚往来。
对她而言,招呼客人反而是最累的,因为要察言观色,揣摩人心,避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眼看小闺女长大了,能给她帮忙,她眉眼间的笑意十分欣慰。
— —
唐风年亲自走访当地百姓,询问他们对海禁和倭寇的看法。
他胆子也